“脚翘翘,辰光到,村里就把饭菜送来了,做人越来越乐惠哉。”这是余姚梁弄镇东溪村83岁的黄松春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余姚,像黄松春这样享受送餐服务的老年人已有650人。去年8月开始,余姚在条件较为成熟的村(社区)试点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供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重点为相应范围内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截至目前,余姚40个试点村中有39个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投入运行。今年计划再建设20个。 一日两餐饭菜暖心暖胃 从今年开始,余姚市丈亭镇渔溪村的严亚琴和张亚仙两位大姐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节奏: 早上8点,两人来到了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食堂忙碌着洗菜、切菜、淘米…… 14位和村里签订就餐协议的80岁以上的老人,中餐和晚餐由她们烧制和配送,每餐的费用是每位5元。老人中有两位已经年过九旬,其他12位老人是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等。 食堂墙壁上挂着一块白板,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一周七天的菜谱,每天一荤一素不重样,而且非常适合老年人口味。食材由企业每天一早配送上门,两人只需要按照现成的食材烹制即可。 10点左右,两人开始炒菜做饭。10点30分,两人将烧好的饭菜分成14份,一一装进消毒保温盒里。由于每位老人的饭量不一样,消毒保温盒的手柄上还系上各种颜色的布条,表示老人需要米饭的多少。 分装完毕,两人根据老人居住区域一一送上门去,同时把前一天晚餐的保温盒带回来。结束中餐的配送服务后,两人又开始准备晚餐的制作和配送了…… 和两位大姐一样,牟山镇狮山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送餐员黄南清,每天中午和下午要赶在饭点之前,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村里30多位老人的手中。在四明山区最南端的余姚四明山镇棠溪村,5位老人每天都能在家里吃上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王建芹送来的可口中饭。 服务老人模式不拘一格 近年来,余姚初步实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全覆盖。2015年,余姚整合现有养老资源,通过硬件设施完善、功能提升和内容拓展,着力探索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升级。 “由于方言差异、恋乡情节、养老意识等原因,很多老人更愿意在家门口养老。”余姚市民政局养老指导中心主任胡立军说,空巢、独居、孤寡老年人对送餐要求非常强烈,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就以这项为重点突破口。 据介绍,丈亭镇渔溪村、梁弄镇东溪村、牟山镇狮山村等30个村(社区)利用村集体房子进行简单装修,自办老年食堂,采用集中就餐或者送餐方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一般来说,接受服务的老人只收取成本费,食堂工作人员工资等支出则由村(社区)承担。 与此同时,余姚市参与试点建设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服务模式。 黄家埠镇回龙村等7个村则利用养老院、学校食堂等现有资源,由村雇人将食堂烧好的饭菜送至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集中就餐或送餐到老年人家中。三七市镇有两个村采用邻里守望的方式扶助17名老人,利用本村的志愿者或村干部与孤寡、空巢、重度残疾、低保等困难老年人结对,解决老年人饮食、晒洗打扫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照料。 鹿亭乡高山村则根据山区乡村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多、居住较为分散的特点,还在照料中心专门辟出区域,推出低价收费的老年人全托服务,为老人提供24小时照料服务。截至目前,全村有20余位老人入住该照料中心,解决了部分生活料理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阳明街道阳明社区建立1个区域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老年食堂,辐射街道周边社区,开展老年食堂附近老年人集中就餐,其他社区采用送餐到社区养老服务站,再通过爱心接力,送到老年人家中,解决该街道8个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问题。像这样的区域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余姚城区4个街道将计划各建设一个。 资金短板需建长效机制 自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立,尤其是老年食堂运行以来,余姚社会各界对这项实事工程给予广泛支持,纷纷捐款捐物,为老年食堂的持续运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余姚市民政局提供的信息表明:宁波太平洋慈善基金捐款20万元,用于补助个别村的后续运作;低塘街道黄清堰村利用商会资源,解决村资金困难;牟山镇狮山村8位个体业主捐赠2万余元,种粮大户主动供应老年食堂一年所需的大米…… 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房屋改造等基础设施投入,像低塘街道通过将其列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享受范围,统一给予50%的资金补助。对于日常运作经费,该街道建立由街道、村和村商会为主的社会资助等多元化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每村建立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并定期公布。 余姚市在试点村(社区)中评选出3A级照料中心1家,2A级照料中心28家,A级照料中心10家,分别给予每家5万元、4万元、3万元的补助。 尽管如此,各个村的负责人还是为资金犯愁。“最大的问题就是钱,总靠热心人士捐赠不现实啊!”梁弄镇东溪村负责人项汉明说,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只有10万元,本来开支就很紧张,现在手头更加拮据了。 丈亭镇渔溪村负责人陆卫明同样担心:包括健身器材在内的各种硬件,一次性投入尚可使用数年,但是像老年食堂这样每年要数万元补贴进去,村里实在吃不消。 “经济条件好的村(社区),维持正常运转问题不大,但集体经济不强且有需求老人数量多的村(社区),难度的确不小。”胡立军说,这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下一步要重点摸索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 ①丈亭镇渔溪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食堂一周七天菜品不重样。 ②梁弄镇东溪村老人在家吃上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食堂送来的香喷喷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