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5亿,老龄人口数量比例严重超超标,我国逐步已进入老龄社会。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
鉴于市场发展需求及形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7中国(广州)老年健康生活方式展览会应运而生,为壮大养老行业队伍,搭建养老行业沟通桥梁,进一步推进养老行业发展,尽最大的努力;展会主办方诚邀有兴趣投身到养老行业的志同道合者,于11月10~12日,欢聚广州琶洲国际采购中心,共同探索养老蓝海。
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居家养老随着相关产业的积极探索应运而生。PPP模式作为我国政府力推的公私合营模式,具有分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征。本文以合肥市PPP居家养老为例,通过分析PPP模式与居家养老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及PPP居家养老模式概述
目前,中国步入了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行列,老龄化发展速度也十分迅速。我国老龄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养老模式仍存在许多急需完善之处。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三种,其具体问题体现在:
(1)资金困难。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资金不足都会严重制约它们发展。目前的各种养老模式的运营资金普遍不够充足,能给与其财力补贴的对象也很少,资金来源渠道窄且增加资金困难。
(2)专业化水平低。社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很难自觉提高相应的各方面素质,特别是独立自主地对社区老人进行合理有效的养老扶助。而养老院“一床难求”,就规模和实力来说难以给老人们提供理想的服务。
(3)老人们不愿意离家去养老,但是家庭养老子女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这也成了制约养老形式发展的关键因素。PPP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牵头,依托社区、依靠专业化服务,以家庭为核心、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相关养老服务。将PPP运用于居家养老,不仅能实现政府职能,还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资本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优势,提高养老产业服务质量。
二、PPP模式与居家养老结合的必要性
1.PPP模式下的居家养老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
PPP模式通过公私合作,以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做引导可以给民间资本投资的信心,极大降低其投资风险。政府从主要出资源换位市场引导者,发挥看不见的收的作用。可以减轻以往拨款扶老的财政压力,私企的涌入也可以盘活养老市场基金。凭借其灵活性把运用于养老产业的钱花在刀刃上。
2.PPP模式下的居家养老有利于提高养老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政府通过合作把养老产业推向市场,那么由市场的优胜劣汰原则,那么在利益最大化前提驱使下,私营企业会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在此风气下,进而带动整个养老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
3.PPP模式下的居家养老无需离开家庭,这一模式的创新改变了以往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享受养老服务,既兼顾了老人的心理感受,也提升了社会的人性化服务水平,因此可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PPP模式下的合肥市居家养老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
截止到2013年10月,合肥市的政府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方面。为具有合肥市市区户籍一万多人购买每月价值6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其中包括7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7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无子女)和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于2015年底,全市结算资金达到1.42亿元,累计提供服务达到599.43万人次。
项目实施情况
(1)确定购买主体。根据《合肥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办法(试行)》规定,合肥市民政局被确定为为购买主体。
(2)明晰购买内容。着手建立生活,家政,医保为辅助的项目内容,充分考虑PPP养老服务产业实际能力水平,粗略划定项目服务范围。
(3)通过对PPP养老产业出自细则的整理,将这一投资计划纳入政府预算编制,使每笔钱的使用都规范高效处理。
(4)面向社会招标寻找合作伙伴,确立首批PPP居家养老合作的私营企业。
(5)将民政局与中标企业的合作条款进一步明晰,滤清双方购买方式,权责义务和违约后果。使合同能得到有效使用管理。
(6)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体系。综合评价量化PPP居家养老中在各项指标,服务水平,及时发现双方的不足和潜在的市民需求,使每笔钱物有所值。
(7)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法规,如:《合肥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项目监理实施办法》、《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合肥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结算管理办法》、《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合肥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审计监督管理办法》、《合肥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8)以动态监管机制推动项目进行,并完善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能实时让市民能了解到其中动态,树立市民信心。
2.实施效果
(1)解决了部分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通过 “走进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满足了特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承接这种形式,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成员的负担,促进了社会和谐。
(2)通过这种PPP合作的居家养老模式,提升了社会组织的养老服务水平和专业实力。由政府引导,私人企业提供养老服务,以半公益半盈利的形式运作,促进了社会相关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3)扩大了养老服务产业职业规模,为社会创造了一大批就业岗位和收入。培育了一批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健全了相关产业链条。
3.存在问题
合肥市政府出资居家养老服务三年以来,为当地增添了收入新活力,也带动了全市一大批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增添了收入新活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但从服务项目实施情况来看,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购买服务需求难以明确。政府出资居家养老服务最开始因为没经验,在细节定制上缺乏细致评估,特别是在出资具体条款上不够精细,需求定位还不够。
(2)服务主体专业实力尚有欠缺。由于历史及体制原因,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专业素养及实力差强人意。合肥市几家政府出资合作的养老服务企业,都没有像预期那样的实力和经济水平,所以都是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改进自身。
(3)服务绩效评估难以到位。主要依靠政府来制定其中细节和后期监管绩效。一方面,绩效中缺乏科学的指标,虽然最近国家推出了新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措施,但具体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都没完全建立,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目前还很少有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构,所以想得到科学准确的相关指标有一定困难。
4.经验与教训
可以通过分析合肥市的经典案例——通过官方部门提供资金来完成的PPP养老服务——得到诸多有效的经验,特别是为我们的产业合作问题指明更好的来路。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在资金流入渠道方面应该更加的多元化多方面多层次,切实保障服务资金。在财政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政府方面奖励,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依然要保持现金与资本流入的畅通。在强化政府公共职能角的基础上,根据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偿服务、成本收费、减少收费和免除收费,以此标准界定出不同服务内容和对象,创建更加多元的收费管理体系。
(2)坚持多管齐下,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不容忽视,应积极引领其参与。在社会服务供给体系上,持续多年以来的发展速度,并向更多层、更多种的方向迈进。按照“多种渠道、分类培育、整合资源”的方法,使得各类相关行业得到发展,形成推动社会养老事业进步的动力。剥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分类各部门职能,让它成功为社会主体提供服务。探索公益事业和政府财政的更好结合方法。
(3)全程实时监管,通过不断完善购买服务制度。对投资资金运行保持关注,提升问责,监督等相关指标水平,将服务评级与投资扶持力度挂钩,引入或培养有实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通过多指标分析,将资金与项目效果挂钩,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的边际收益率。
四、促进PPP居家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政府有组织社会公益事业的职能,社区可以给居家养老提供资源和空间,二者职能不同,所以在PPP养老中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想统筹兼顾我国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中的问题,从政府和社区两个不同的角度,推动我国PPP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政府扮演的角色:
(1)发挥引导功能的角色首先要明确PPP居家养老事业的重要地位,合理的安排当地的PPP居家养老工作安排,统筹结合社会进步和城市建设,促进养老产业的良好发展。其次应该从制度入手,整体连接各项养老保障制度,通过健全服务体系和增加保障收入,逐步提高PPP居家养老保障能力和水平。最后应该通过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对PPP居家养老工作的指导;通过税收等等有利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居家养老产业,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使居家养老进入良性发育循环,发挥其最大功效。
(2)整合社会资源的角色通过建立稳定的资金链条和完善的监管体系,使PPP居家养老产业能够稳健发展,满足其对资源和管理额依赖,作为依赖强大现金流的一项系统工程,依靠的不仅仅是社区的努力。还有来自社会的现金流入,公司企业界的配合,这些因素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只有三者拧成一股绳,PPP居家养老才能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3)完善政策法规的角色伴随社会的发展,有关制度的完善能否及时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时的统一居家养老相干法规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两者的步伐,才是更加健康、更加长远发展PPP居家养老的根基。目前诸多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特别是目前我国政策法规体系在该方面的空白不容忽视。因此,依我国现有国情来看,关于居家养老的范围界定,在责任主体、内容、方式上给出清晰地定义,和在有关部门在居家养老的应履行的责任义务等方面做出详实的规定,并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保证居家养老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的进程顺利推展,这些就显得尤为重要。
(4)加强监督和评估的促进者角色首先要评估居家养老需求。以老年人自理能力为标准,划分贴补的具体内容和相应费用。其次是评价居家养老的品质。有权限部门通过渐渐实行第三方评议策略,让老年人亲自对服务进行点评,以借此提高相关养老产业的服务质量。
(5)强化社会资本准入与管理的角色适度降低相关行业的进入门槛,健全市场规则,增加对私营其企业的优惠和扶持力度,还进一步鼓励公益性的社会组织进行敬老爱老活动。对于进入PPP居家养老产业的私人企业,政府可以给予减轻税负,帮助降低风险和完善规则方式的政策支持,吸引私营企业进入。而对于公益养老机构,政府应该加快政策扶持力度,以相关法规条文的建立健全树立其信心,保障其功能和合法权益,并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其更多的优惠。鼓励其实现自身的职能和宗旨。
2.社区和企业扮演的角色
(1)建立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过建立完备的老年人信息库,建立智能信息平台,发展完善社区之间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设置合理的方式统筹社区之间的养老服务资源,减少消灭养老服务死角。
(2)整合原有设施资源,加大新型设施投入,扩大设施总量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详细办法包含:老年公寓、康健风景区、老人保健室、综合养护院、社区诊所、文体活动室、社区敬老院等。其次,统筹运用现有养老设施。由有权限的基层机构综合清查记录社区内的资源,并进行合理安排以求促成社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合理整合,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详细方法包含:闲置用地用房如原有无用途空地、小成本居民用地、空置民房、过期办公楼、废置学校等,将其改建扩建成养老服务资源;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混合利用已有的公园、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从而增加老年人服务设施供给。
(3)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和能力,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加强专职服务人员建设,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市场准入标准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用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养老事业从业人员,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持续提高专职服务人员待遇,促进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专职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吸引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参加居家养老工作。
(4)针对不同经济基础、社会背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同时兼顾不同经济基础的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使居家养老服务满足更多年龄段需求,在为负担较小的老年群体提供常规服务的同时,增加投入以满足负担较重的特殊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的广度,效能名目逐渐扩展到日常照顾、情感安慰、医药卫生、文体教育、临时照护、法律支助等六大类服务;通过提供上门服务和社区设备服务的形式,完善和发展养老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使老年人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为自己私人订制一份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