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这是我国发布的首部养老机构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课题组组长吴玉韶强调,《报告》对于全面了解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整体状况,认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判养老机构发展趋势,理清养老机构发展思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吴玉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社会的快速转型,我国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康复护理服务需求迅速提高。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12亿,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00万,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000万,对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该《报告》旨在系统梳理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养老机构的概念、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指出,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的老年人服务组织,主要服务对象应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机构应划分为三类:自理型养老机构、助养型养老机构和养护型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应分别以自理老年人、半失能老年人、失能老年人为主。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
《报告》指出,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迅速,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数量规模发展迅速,服务类型更加多样,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人员队伍逐渐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养老机构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善;养老机构双轨运行,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全;养老机构自身建设滞后,服务水平较低;机构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支持养老机构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待提高等问题。
《报告》指出,促进我国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一要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的分类管理制度。尽快明确公办养老机构的定位与服务对象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标准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二要加大养老机构的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城区中小型和小微型养老机构,重点发展养护型养老机构,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发展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三要加快土地、金融、人才等重点扶持政策创制力度。建议新建居住小区要像建设幼儿园、中小学一样按一定人口规模比例配套一定规模的养老服务设施,并同步规划、设计与建设。四要科学推进养老机构的养医结合进程。养老机构的疾病治疗更多需要依靠社会医院机构,要更多利用和发挥现有社会医疗服务机构特别是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向养老机构辐射和延伸,养老机构要配建符合养老机构要求的医疗站点。五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共建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机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养老、医疗、教育、残疾人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作用。六要加强养老机构的安全监管与风险管理,特别是消防安全管理。七要提高养老机构自身管理与服务水平。既要不断完善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又要积极改变服务管理的理念,将“管理”思维转化为“服务”思维。八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有效消费需求,建立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
《报告》指出,未来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将呈现五个趋势:一是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将成为发展主体,养老机构的市场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二是机构养老服务将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未来,随着我国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和养老服务网络的不断建立完善,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将是必然趋势。三是小型化、专业化、社区化、连锁化将成为养老机构发展主要态势。未来的养老机构将更加社区化,即依托社区发展养老机构,通过小型化、连锁化经营来获取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养老机构养医结合发展将更加紧密,养医结合的模式将会更加多样。五是养老机构服务更趋亲情化、人性化发展。 (责任编辑:项目专管员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