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可穿戴设备崛起,健康、医疗设备最具潜力
Google Glass,iWatch向大众传达了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趋势的理念,在众多 的可穿戴设备中,功能涵盖了提升人们社交生活,娱乐、健身,导航等方面,其中 健康管理无疑是需求最确定,功能最具革命性的一种。
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 护健康的目的。如果说,Google Glass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可选消费,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于疾病的威胁之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可 穿戴医疗设备有更加广泛的需求基础,健康医疗设备就会成为必需消费品。中国的 整体医疗卫生支出水平较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支出比重稳步上升。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千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这个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37%。ABI预测,用于远程病人监控以 及在线专业医疗的应用将在2017年占到整体可穿戴无线设备市场的20%。而根据 BCC Research的预测,移动医疗市场将在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
1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据统计65岁以上老龄人的患病率约是15~45岁青壮年的3~7倍。中国不断加剧 的老龄化趋势是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能够实现远程 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 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 化趋势。预计2020-2050年中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上世界60、70年代的生 育高峰,这个阶段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 的比例已达到49.7%,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56.1%。独 居老人增多,人力成本上升是会导致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2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根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 数据,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亿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 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 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当前我国已 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 求大”的特点。
《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调查发现,35岁至65岁的人群正在成为慢性 病大军,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 日趋年轻化。 疾病发生之前通常有“生理异常”,通过对亚健康指标的测量可以提 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
图4:男性健康主要问题构成
图5:女性主要健康问题构成
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 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3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 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 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的费用和人力成本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 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 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等。
患者期待移动医疗设备能够帮助他们全盘管理健康,并希望能够获得用药信息。 经济学智库的调查显示,患者付费意愿最高的移动医疗项目是收集病情数据并发送 给医生,更好地和医生交流。
4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
在美国PE基金的投资项目中,医疗相关投资占37.4%,超出互联网相关投资10个百分点。而在医疗相关投资的子行业中,医疗设备的投资超过了半数。
创投资金追捧彰显可穿戴医疗前景。在中国,移动医疗也进入了创投公司的视 野,成为各机构投资的热门选择。
二智能可穿戴设备崛起,健康、医疗设备最具潜力
1861年,一位法国医生将一个薄笔记本卷成圆筒,以听清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 这个举动催生出听诊器,临床医学迈出一大步。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 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 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前心内科医生Eric Topol在他的新书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Medicine中,将移动医疗列为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破坏 性创新技术。
1实现长时间的动态监测,提供全面的临床诊断数据
在早期心脏病监测中,一次心电图难以捕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明显 自觉症状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如果等症状缓解,患者的自我感觉 已不明显时再作心电图,或许什么病变也看不出来了。一般来讲,在患者感觉最痛 苦、自觉症状最明显。动态心电图(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 常规 一次心电图(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 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2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防病和早期治疗
在早期中断病理过程。很多疾病的早期,都是很容易治疗控制的。如果初期未 能检测出,后期面临病情恶化难以控制的风险更大,同时需要更大的代价(更高的 医疗费用和身体损伤)。移动医疗基于更丰富和全面的监测数据及后台的云技术分 析,可以帮助患者在疾病初期发现病因,及时治疗或者提醒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改变生活环境,就有可能变治病为防病。
例如心血管疾病,在发病之前,都伴随高 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如果及时检测到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 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减肥戒烟),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预防突发性疾病。心脏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认为,10个心肌梗死患者中9个可被解 释和预测。如果控制好致病的危险因素,6个心肌梗死患者中5个可以被预防。由于 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往往没有时间进行救治,因此预防重于治疗。
3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防病和早期治疗
借助智能联网技术,医生可以提高诊断水平,也可以与患者进行更好的沟通。 根据益普索医疗(Ipsos Healthcare)及罗德亚洲健康及医疗(Ruder Finn Asia Health & Wellness)2012年第四季度针对大陆、香港、台湾522名医生网络调研结果显示:68%的医生认同如果能够更为方便的获取网络医疗信息,将有助于改善整体医患关 系;62%的医生曾依据通过网络资源(浏览器及在线免费服务)获得的新信息改变 了初步诊断;40%的医生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即时回答患者的紧急咨询。
在经济学人智库201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医生认为未来需要远程 数据处理和诊断决策的服务。他们最希望未来能有远程病情监控这项服务,因此医 生需要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的支持。
许多疾病在彻底康复之前会出现情况反复,患者出院再入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 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医生可以评价药物疗效, 例如在上述24小时心电图诊断中,DCG能够评价心率失常药物的疗效。对暂时无法 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控;有些疾病复发概率高,如 心脏疾病,由于心脏功能随年龄衰退,所以心脏病患者需要及时复查以避免病情突 变。
三智能可穿戴设备崛起,健康、医疗设备最具潜力
1CardioNet 开启可穿戴医疗盈利新模式
CardioNet是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其主要产品是MCOT(Mobile Cardiac Outpatient Telemetry)能够记录30天内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 输到公司监控中心,后台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并且将报告发送给患者。
CardioNet系统包含一个心脏检测器,与之连接的一个无线数据传输终端,以及后台的分析系统与监控心。一旦检测器发现病人的异常心率(而患者自身往往还没意识到),就会通过该无线终端经由CDMA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供专门的医护人 员记录和分析,并在侦测到危机生命的状况时由监控中心向医生发出警报。
CardioNet的检测效果,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在《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07年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通过对17个医疗中心300位病人 的随机临床试验,得到了CardioNet的检测效果是Loop event monitors(一种医学中 常用的心律不齐检测方法)的检测率的三倍。在实际应用中,它表现出来的优势体 现在:1)高检测率。其他方法没有检测出来的病人中,有53%的病人通过CardioNet 系统检测出了心律不齐。2)紧急提醒效果显著。20-30%的病人触发了紧急提醒系 统。3)辅助医疗诊断效果好。医生根据CardioNet诊断系统的结论,改变了67%的 病人的治疗策略。
盈利模式创新。2013年6月10号CardioNet宣布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与其签订 了三年的协议,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将购买大批产品为其超过7000万的医保客户 服务。受此消息影响,CardioNet股票在一个月内累积收益率超过100%。CardioNet 的客户来主要以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为主,个人客户很少由于缺乏专业医疗知识, 不会主动购买。
2美国的移动医疗盈利模式
付费的APP
Epocrates,几乎每位医生都使用的应用程序,面向医生收费。提供了数以千 计的处方药和数以百计的非处方药的信息,以及其他的功能,如医疗计算器。增强 版从每年99美元起。每年199元的精装豪华版Epocrates提供以证据为依据的信息处 理、治疗指南、实验室制备及诠释、医疗字典以及ICD- 9和CPT代码。通常你以搜 索开始,例如皮肤状况、黑色素瘤,然后可以看到图片,获得有关病因和相关状况的信息,而后就可以更加深入得获得这些状况的更多信息。它还提供鉴于病史该寻找什么信息,进行哪些测试和每种体型的患者该选择何种治疗方法的指导。
WellDoc的糖尿病管理。该应用可以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虚拟指导。将他们的 药物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血糖以及其他读书输入到移动设备,依据患者的数据, 行为算法会为患者提供实时自动的指导,包括提醒相关测试、药物、生活方式的调 整及膳食建议。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病历查看患者的状态。
四中国的可穿戴医疗发展
传统的微创植入传感器公司,Cardio-MEMS,专注于改善慢性心血管疾病,它 的成功产品是毫米级的微型传感器。传感器只有纳米至微米的大小,可以通过过微 创手术永久地植入体内,并能在体内有效且稳定地进行各种测量。最近,ardio-MEMS 正在开发一种能够植入人体来控制心力衰竭、动脉瘤、高血压等严重的慢性心血管 疾病的无线器件。
五中国的可穿戴医疗发展
1中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前景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 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 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 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 规模将接近50亿元。
图18: 2011-17年中国移动医疗(服务类)市场规
图19:2011-17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规模
2可穿戴医疗在目前中国的三种发展模式
目前全国能够在24小时内运营的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分企业自办、附属医疗机 构建立、医疗机构和生产商联合建立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在局部地区有一定的 规模,没有统一标准,无法共享专家系统资源,大多处于保本和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三种远程监护模式
1)企业自己成立远程心电监护分析监护中心,申请自办法人医疗机构来出具心 电图分析报告,它们是;北京中卫莱康公司;秦皇岛康泰公司。
2)由医疗机构独立建立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各个远程心电监护监护仪器 厂商合作。它们是:上海康汇远程心电监护中心;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远程心电 监护中心;
3)由医疗机构和远程心电监护生产厂商联合举办的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它 们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远程医学监护研发中心(和上海吉量公司合作);山东 齐鲁医院远程心电分析中心(和优加利公司合作);重庆新标公司远程心电分析中心(和重庆大坪医院及武汉亚心心血关病医院合作);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远程心电监护分析中心(和威灵公司合作)。
2中国远程监护的公司及盈利模式
为什么中国不能复制CardioNet的商业模式?
美国医疗保障系统比较发达,公众已经习惯了免费获取医疗服务,因此CardioNet与健康保险合作的模式能够锁定用户,很快获得市场认可;国内社保体系尚待完善,商业医疗保险占比本身很低,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医院主导的医 疗体制限制了可穿戴医疗与健康保险公司合作的空间。但国内民众却有付费购买医 疗保健服务的习惯。
①四维医学科技与社区医院和诊所共生 四维医学科技的远程心电图诊断,提供24小时远程心电图诊断服务。它采用嵌入移动通讯模块的心电图设备,在社区诊所收集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心脏病医生在收到数据后10分钟审阅并发回诊断报告。它为校医院和社区诊所提供24小时及远程 心电图诊断服务。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心脏病科医生不间断在岗发回诊断报告。 报告的主要结论通过短信自动发送到在场的全科医生的手机上。四维医学科技现在 为上海的170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覆盖约四分之一的上海居民。
由于社区的全科医生通常缺乏辨别心血管疾病细微差别的专业知识,有些时候 这些细微差别可以决定患者生死。设立专职心脏科医生代价昂贵,且由于社区病源 少难以维持。四维医学科技的远程诊断模式来自领先医学院的医生诊断为社区诊所 就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资质和信誉保障,另一方面成本仅相当于雇佣全职心 脏科医生的30%。
②新元素医疗健康小屋+会员制服务 一部3G手机,一台便携式血糖血压检测仪,随时随地测量自己的血糖血压,测量结果还会同步上传到三甲医院的网络保健中心数据库形成个人健康记录,一旦健康指标出现问题,网络保健中心会第一时间提醒就医……
③建立健康小屋健康小屋的作用在于依托大量的社康中心铺开线下检测网点辐射人群。建立健康小屋需要取得卫生局的许可,开放社区健康中心给新元素公司。分布在各个社区中心的健康小屋配备了各种无线监护设备,仪器数据实时同步到配 套的手机上,五分钟后,测量的最终结果就上传到网络保健中心,并更新用户的电子健康档案。
④分诊与预警电子健康档案就是一本电子病历,档案中一旦有异常指标出现 就会发出预警,后台医生提供专业指导意见。网络保健中心根据医生们的意见设臵 算法来筛选出需要优先治疗的病人,达到分诊的目的。
⑤检后管理与平台推广医院将每个体检的用户都纳入到网络健康平台,提出 了“1天体检,364天的健康呵护”观念,检后管理成为医院的差异化服务,对患者 更具吸引力。同时医院可以提高效率,健康小屋也给医院带来人流量。
这个网络健康中心对亚健康、老龄人群、慢性病人群、术后人群,通过无线实时 心电监护、动态血压监、血糖监护及糖尿病随访、前列腺癌随访、新膀胱癌随访、母胎监护等多个子系统与实现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该系统已在深圳市包括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等8家医院使用,深圳外的客户有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贵州302医院等国内300多家医院。
据新闻资料显示,新元素医疗在2012年前8个月的销售收入达到1.6亿,主要来 源于三个方面:
1)服务费会员年费收入。新元素和医院的合作模式是帮助医院成立统一的数据 中心,然后按照会员数量向医院收费。如果不是合作医院的用户,可以缴纳200元年费,成为网络健康中心的会员就不限次数做检测。
2)销售检测设备。面向个人销售便携医疗设备带来盈利,医院平台建设收入。
3)政府补贴。目前政府有对“健康小屋”进行补贴。
⑥中卫莱康从医院开始,与保险和电信合作,坚持做服务商 中卫莱康的心电监测服务用一部可以测量心电图的手机或者腕表,即时记录和传输心电图。系统能够实现对用户心电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具有随时随地、及时回复、监测准确的特点,可以为广发亚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心脏病患 者提供日常的心脏保健服务和病情监测预警。
腕式心电监测仪充分考虑了大众群体个性化的需求,将心电图、跑步计、疲劳 度等功能为一身,为用户提供标准心电管理、常规血压管理、常规血糖管理、运动、 自助疲劳度测量、自助服药管理、自助膳食管理等多项健康服务。
坚持服务商的定位,开发多种收入来源。公司采用销售服务的方式,根据不同 的服务内容采取不同的定价,由用户支付。
1)从医院开始拓展。目前为止国内60多家治疗心血管的医院都已经购入了中卫 莱康的整套解决方案。公司将终端和服务卖给医院,医院可以出租给做完手术、已 经出院但还需要观察的病人,每天的租金需要100多元。数据库中存储着每一个用户 的信息,在医生调用的同时,公司的呼叫中心也会给出反应。
2)与保险公司和运营商合作开发个人消费者。2011年,中国电信在零售柜台 推出了中卫莱康的手机。中卫莱康将心电图监测服务打包出售给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再以收取年费的方式卖给个人。
⑦优加利企业:远程监护服务医院客户核心产品“心安宝”(基于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iHolter )将心电数据监护处理 和移动数据通讯功能合为一体,实现远程移状态下的超过48小时连续远程实时监测、 异常先兆数据筛查/警示、以及康复期随访监护等先进的医疗服务,满足医院、患者 及亚健康人群的诊疗、监护及预防需求。
目前,已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 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等百余 家医院用户,为15万例患者用户提供了心脏远程监护服务。客户定位为医院用户, 优加利企业的预警系统与大型医院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