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养老产业人才,我们的教育非常落后,高职加中职共有63所院校设相关专业,招生的状况总体来说不好,最低的是一个人都不报,最高也就是招50个人左右。”在近日召开的“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上,民政部北京职业管理学院成海军教授作了“2014养老政策回顾与2015政策走势”的主旨报告。
他梳理了2014年我国在养老方面的政策发布与执行情况,呼吁要认真把握国家政策带来的产业机遇,大胆创新,发展养老业务。但对于目前养老产业的教育情况则表示担忧:“现在是30万人在养老机构工作,包括民营和国营的,其中只有两万人有执照,也就是说有职业资格证书,剩下的28万从业人员都是无证上岗。”
我国从2000年开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更是达到了1.38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0.1%,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会达到13%左右。到2050年前后,更将是每3个人中间就有一位超过60岁的老人。
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2014年6月,民政部、发改委、财务部,卫计委、教育部、团中央、全国老龄办等9部委联合发文,提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文件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存在规模小、层次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这份文件提出,扩大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本科教育,积极发展养老服务研究生教育。成海军的概括就是:“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文件还明确鼓励专业对口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业,有关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现行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扶持范围,按规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今年1月,宁波市率先出台政策,鼓励高校、高职或中职学校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入职,签约5年,最高可获4万元奖补费。
随后,今年2月,浙江省出台政策,对入职本省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大学、高职、中职毕业生,工作满5年后分别给予4万元、2.6万元、2.1万元标准的奖励补助,鼓励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就业。
今年2月25日,民政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政府引领下,社会力量投身养老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涉老项目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在这些政策利好下,养老产业的人才依旧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传统观念不转变,不把照护老人当作一种职业和事业来看待和对待,而仅仅认为就是‘伺候人’的低级工作,很难吸引年轻一代的加入。”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博士认为,养老护理人员缺乏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由政府做顶层设计,由非营利社会组织承接具体实施,她认为这是一种成熟并成功的模式。